你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動態 > 企業新聞 >

注意了!農資企業轉型的四大陷阱

發布日期:2015-08-27 10:36:05 點擊:0

從1998年國家對化肥流通的放手開始,到2007年大井噴,短短十年里,在市場化流通改革的牽引下,國內化肥供給能力連創新高。2008年以后,行業進入了大調整期。往日的輝煌不再,農資企業普遍陷入了經營困惑期甚至困難期。大家都在思考謀求脫困,積極在尋找轉型的方向,或從經營模式上尋找、或從合作方法上探索。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“陷阱”。筆者列出的以下四種陷阱,供農資行業的精英們參考借鑒。

1、能人陷阱
由來:在計劃經濟時代,權力集中,資源集中導致當時的市場產生一些“能量”很大的人物。在那個年代,一個人的到來往往會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。這也給很多老板造成了一種錯覺,認為企業經營局勢的扭轉要依賴某個“能人”來實現。但事實上,這樣的“能人”在市場化程度高度發達的時代,已經失去原有的價值。

那么當下,是不是說人已經不重要了?絕不是,而是由人組成的團隊更為重要。一個企業的管理潛力要靠團隊的力量去發掘。一個人的能力即使是無限的,但他的精力是有限的。未來的競爭,團隊勝出的概率會更大。團隊中,每個人都將工作的重心放在自己擅長的崗位上,團隊成員彼此之間的優勢互補更為有效,決策也將更為科學。作為企業的老板,花更多的精力去搭建功能完善的團隊,要遠比賭博似的尋找“能人”更有效果。
2、行情陷阱

由來:農資行業2007年之前整體屬于慢牛行情,因此在這期間,無論是國有背景還是私人背景的公司都成長得很快。這樣的公司都有各種產品經理,每天負責收集數據,整理曲線,還有所謂的發現機會。因此也形成了一個行情陷阱,認為做貿易就是低買高賣。每天忙著去壓榨農資生產企業,算起成本來比工廠都清楚。但2007年之后,這些產品經理都不好使了,導致后來流通企業大量萎縮,渠道蓄水功能嚴重退化。

難道做流通的只能賺這種低買高賣的行情紅利嗎?事實上很多流通企業忽視了最不應該忽視的一個詞,就是分銷價值。分銷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:批量拆分、空間便利、便捷供貨、產品多樣以及使用服務。這五個點才是流通企業真正的生存之本。如果流通企業能重視這五個價值的創建,生產企業就會真正意識到流通企業的價值,那樣才會迎來產銷的戰略聯合。
3、模式陷阱

有句俗話說“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。放在企業經營上恰恰就相反,失敗的企業原因都是相同的,但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成功點。所以,并不是每一個模式都可以套在我們的企業中。

那么對于這樣的陷阱,如何能夠避免呢?答案也非常簡單,那就是對產品品質的追求。讓產品說話、讓效果說話。還有很多基于產品之上的事情可以做:更適合的產品、更好的服務、更正面的企業形象等等,一個“更”字說明了追求卓越的無極限。
4、新品陷阱
由來:能夠關注產品研發的農資企業不能說少,很多企業的經營者認為現在產品研發必須跟上市場的步伐。但這些企業對產品研發只能說是關注,而不是專注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,將很大的精力投在了炒作上,并沒有放在新品研發上。更為讓人擔憂的是,很多農資企業經營者對產品研發的認知水平就停留在炒概念的層面。

如何規避新品陷阱?首先農資經營者不要過分強調新品的出世。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企業,了解它是否擁有孕育新產品的實力。新產品別的投入不說,光研發時間至少就要耗費兩到三年,你是否能等得起?其次,要認識自己的團隊和市場是否對現有產品到位挖掘。

農資企業轉型之路很長,遍地是陷阱同時也布滿荊棘。但這條路都要我們自己去走,誰都不可能搭順風車一蹴而就。真正走過這條路的企業,在未來才會立于不敗之地。

 


色老汉久久网站